5月27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目前监测到的全球唯一白色大熊猫的系列照片和视频,包括它的正脸照和它与一对大熊猫母子同框、与另一只野生大熊猫疑似交配打斗等罕见的场景。
2019年4月,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台野外红外触发相机首次拍摄到一只白色大熊猫的侧影,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白色大熊猫,保护区迅速开展专项监测,目前已经收集到近1000份有效监测数据。此次公布的照片和视频,直观反映出白色大熊猫的部分活动规律,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卧龙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很高,为野生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环境。
白色大熊猫正脸照。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资料图】
首次公布白色大熊猫正脸照
“我们多次研判路线、布设和调整红外相机位点,通过四年的监测,基本掌握了这只白色大熊猫的活动规律。”四川卧龙白色大熊猫保护研究项目执行人谭迎春说,2019年首次拍摄到白色大熊猫后的近两年时间里,红外触发相机拍到的这只白色大熊猫的所有影像,或雪地漫步,或“打坐思考”,或穿过密林和小河沟,都只是背影,或是一闪而过的臀背部。
在27日公布的系列照片和视频中,首次出现了白色大熊猫的正脸照。
在“自拍视角”中,白色大熊猫表情严肃。在它又圆又白的脸上,淡粉色的眼睛加上粉色眼眶显得炯炯有神,没有黑眼圈,“仿佛一只爱早睡早起的大熊猫”;眼睛周围凸起的一圈白毛,视觉上有放大眼睛的效果;鼻子是倒三角的粉色,它周围隐隐约约描了一圈黑线,配上雪白的吻部,让它看起来缺少了其他大熊猫的憨态,多了几分严肃和克制。
在“他拍视角”中,白色大熊猫的眼睛受雪地阳光反射的影响,几乎睁不开,全身的毛发透着金白色,它扭动着胖乎乎的身体,四个脚掌裸露的原本该是黑色的皮肤,也都变成了粉白色。
还有一段视频显示,白色大熊猫身上披着一层白雪,与它的毛色融为一体,雪落在眼睛上,宛若天然的白色睫毛。它拖着一根竹子到树下,“咔哧咔哧”吃了起来。
“白化现象在脊椎动物各类群中广泛存在,通常是由于动物个体基因突变,使得体内色素合成受阻,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白色、金白色或浅金色。”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说,这个白化基因是否会在当地大熊猫种群中进一步传递下去,还需要通过持续的野外监测来进行观察和探究。
三只大熊猫同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疑似拍到白色大熊猫与母亲同框
当日公布的一组视频显示,一个傍晚,白色大熊猫闯入了一对熊猫母子的巢域,树洞中的熊猫妈妈发出一声极短的警示,熊猫幼崽便毫不犹豫扑了上去,白色大熊猫边向后撤退边发出叫声。望着幼崽追着白色大熊猫跑走后,熊猫妈妈镇定自若地继续蹭痒痒,未踏出树洞半步。
40分钟后,白色大熊猫独自折返树洞,母熊猫主动出击驱赶。后来,画面外不时有熊猫想要靠近,弱弱发出叫声,母熊猫偶尔站起来,不耐烦地发出低沉的吼声,给予驱离的回应。还有几段影像显示,母熊猫离开以后,白色大熊猫又回到树洞前面仔细嗅闻;熊猫幼崽回到树洞前仔细嗅闻;熊猫幼崽沿着白色大熊猫足迹探索寻找。
“有一种可能,这只母熊猫是白色大熊猫的妈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荣平说,画面中的幼崽约1到2岁,而白色大熊猫的体型已接近成年个体大小。当时的卧龙已进入野生大熊猫发情季,这时遇见成年大熊猫靠近或入侵,一般带崽的母熊猫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会冲上前激烈地吼叫驱逐,甚至对其大打出手。这只母熊猫表现极其“淡定”,不太符合一般规律,只有妈妈闻出了孩子的气味,感觉到安全,才会表现得如此平和。
魏荣平介绍,以往的野外跟踪研究发现,母熊猫和它的孩子有许多时间共处一个相互重叠的巢域内,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个体会在三四年内多次回家看望妈妈。它会不停示好想要亲近,母亲往往会默默接受或温和地将其赶走,而其兄弟姐妹则会更愿意与它追逐玩闹。“这些也都比较符合红外相机记录到的事态发展,白色大熊猫极尽示好,却被妈妈坚定地拒绝。”魏荣平说。
白化突变并未影响健康成长和社交活动
仲春时节的一天,一台相机共收集到66张照片,记录了白色大熊猫与另一只野生大熊猫疑似交配打斗的前后过程。
中午时分,白色大熊猫率先到达该处,搜寻四方,停留一分多钟。15点,白色大熊猫再次回到这里,进行“嗅味标记”后离开。半个小时后,白色大熊猫追逐着一只野生大熊猫进入这块区域,随后开始抱摔打斗。这只野生个体体型比白色大熊猫小,野生大熊猫曾一度咬住白色大熊猫的背部。
“每年3至5月是它们求偶、交配的季节,我倾向于认为它们是在交配。”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木江坪保护站站长施小刚说,大熊猫是独居动物,一般来讲野外大熊猫相遇或是争领地时,以嘶吼吓唬为主,直接的肢体接触比较少。这种打斗出现在繁殖季,一般发生在熊猫求偶或者交配的时候,画面里面有咬住背部的行为,这在交配时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
“四年来,我们收集了近1000份有效监测数据,记录了这只白色大熊猫与多只野生大熊猫个体的交叉活动轨迹,以及它吃竹子、蹭树干做标记以及疑似交配或打斗的行为。”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明冲介绍。
“我们现在也在从微观入手,对它进行更系统的研究,收集它的粪便和毛发,通过DNA检测,来进一步分析这只白色大熊猫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谭迎春说。
“白色大熊猫不仅健康地存活了下来,还与区域内其他的野生大熊猫个体有着正常的交流和互动,由此看来白化突变并未影响到它的健康成长和社交活动。”李晟说,这也从侧面表明,卧龙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很高,不仅有充足的食物资源,而且为野生大熊猫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体现出了保护区的价值和成效。(李晓东 周洪双 张蕾)
来源:光明日报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