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5硕士,主动申请延期毕业——北方某985高校的硕士生郑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这么一条动态,原先安静的评论区直接炸了。为什么会主动延毕?怎么和学校申请?会不会影响找工作?……问题连珠而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前,延期毕业通常是因为考试挂科、论文被毙、学分未修满等因素,学生们被迫做出的选择。但如今春招秋招、国考省考、考研复试等接踵而至,迷茫与压力在毕业季侵袭而来。近年来,有为数不少的高校毕业生将延迟毕业,当作应对困境的一种方法。
相较本专科生,研究生延期毕业的概率更大。据教育部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研究生非按期毕业率由2016年的21.14%上升至2021年的24.21%。
“无论是否延毕,都应该是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重要的是做好规划,心中有数,比照毕业、求职要求查漏补缺。可以战术性延毕,不要逃避式延毕。逃避总有一天要面对,延期多久也于事无补。”几位选择主动延迟毕业的学生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表示。
殊途同归的延迟毕业
又逢“金三银四”求职季,延毕在各大社交媒体成为热词。
截止4月23日10时,在小红书,延毕话题浏览量达1963.5万,超过1万篇相关帖子。知乎平台,延毕话题浏览量4423万,有2.4万讨论量。Bilibili平台上,一条分享主动延毕打算的视频播放量达到34.3万。
毕业两年的魏园回想起当年延迟毕业,觉得是阴差阳错后的主动选择。
大二时,魏园因身体原因申请休学了一段时间,落下不少课程学分。复学后,老师建议她把后面两年课程尽量排满,争取按时毕业。如果要在两年内修完三个学年的学分,魏园的日程表将被课程占满,并且没有任何容错的余地。
“我并不在意和同龄人保持统一步调,不希望敷衍地上课、毕业。”魏园说,她想将人生的节奏把握在自己手中,主动选择了延迟毕业。
为何要申请延迟毕业?每个申请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郑雨申请延迟毕业,更像一个应急预案。去年暑假,她考虑申请出国读第二硕士学位,但春节期间她权衡后觉得出国念书性价比不高,但此时又错过了校招的最佳时机,因此延迟毕业等待好的就业机会。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这是贺琛常挂在嘴边的玩笑话。研究生入学后,贺琛就明白自己的求职之路不会太顺利,也做好了转行的心理准备。只是比艰难求职更早来临也更难招架的,是导师的要求。
贺琛研一入学后就起早贪黑地守着实验室,过年都守在实验室。对贺琛来说,导师更像是老板,把任务分解派给不同学生,没人知道成果会怎么展现、能否署名。理工科的研究枯燥、耗体力、费脑子,但更难受的是导师带来的心理压迫:“老师要求高,常说做不好考虑延毕,对学生来说就是晴天霹雳。”
“不就是延毕吗?反正导师不放人出去实习,工作也难找,与其天天担心被延毕,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贺琛在纠结和焦虑中,最终决定申请延毕。
“怎么办啊,毕业论文还没写,法考主观题延期还不知道延到什么时候。最难的两件事全撞一起了。”去年10月,某高校就读法学专业研三的小水和男朋友打电话时忍不住情绪崩溃而大哭。
按照计划,2022年10月法考后,小水就能集中精力准备毕业论文。然而主观题考试延期的通知将她打了个措手不及。要不要申请延毕?在电话那头,男友给出了建议,小水犹豫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延期毕业目前还能引发关注,表明我国高校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的推进还不够。“应当认识到学生成长发展的个性化需要,让他们能够依照个人情况、家庭条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暂离精准的社会时钟
“我爸妈很传统,肯定不同意延毕。同龄人都毕业工作了,我还得靠爸妈养,压力山大。”小水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复习考试,却有些痛苦地发现,“怎么越学越不会了?”加上论文进展不顺利,小水开始失眠,几个月没法正常入睡,大量掉发。
小水在图书馆学习,每天昏昏欲睡,像被关在笼子里
一番权衡后,寒假回家,小水向爸妈艰难地说出了:“我想延迟毕业。”
对没有“按时”顺流汇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主动延毕的想法浮现脑海,只是第一步。之后,大部分人要面临的是自我的纠结、父母的不解和某种程度上逆社会时钟的压力。
对于魏园而言,一开始向父母提出延迟毕业,当即遭到了反对,“别人都能按时毕业,为什么你不能?你再努努力也可以的”,但魏园态度很坚决。
“和父母交流时,如果想要让他们开窗,首先要考虑如何撬开天花板。我和他们坦白大二的时候心理状态很差,身体也不好,经常生病。延毕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能缓解我身体、心理的问题,不是皆大欢喜吗?”魏园告诉潮新闻记者。
郑雨察觉到,“很多人对延毕并不宽容,社会上的主流看法是,如果你没有按部就班地跟随主流的节奏,不是因为有想法,而是因为有问题。”但最终让郑雨做出延毕、放弃答辩的决定的,是“应届生身份更重要”,即延毕能为自己保留应届生身份,方便之后找实习、求职。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次刷新“最难毕业季”的记录。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达到19.6%。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青年人失业率上升,主要还是由于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始进入劳动市场。
“应当逐步淡化应届生身份的标签,不要强调应届生身份,而是关注青年人群体就业的问题,认同、支持年轻人的个性化发展,看能力不看毕业时间,为所有年轻人创造平等的就业竞争环境。”熊丙奇认为。
重新明确的生活坐标
3月中旬,小水在学校办好了延毕程序,投递简历找实习,报名了初级会计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复习备考。
在等待面试的过程中,小水开始自己做饭、运动、参观博物馆,尝试更多的新活动,“之前总吃外卖,胖了不少。3月份考了法考,实习和论文都在推进,安心不少。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生活里的美好,感觉生活被点亮了。”
在潮新闻采访过程中,几位申请延期毕业的学生均表示申请过程没碰到太大阻碍,通过递交相关材料等待审批或放弃论文答辩,都能顺利实现延毕。
“确定了要申请延毕之后,导师提到延毕再也不会激起我的恐慌、焦虑。”贺琛说。
贺琛除了照常完成导师任务外,还在父母的支持下向导师争取了校外实习的机会,积累经验。虽然决定延毕,但还是稳步推进毕业论文,也参加了2023届的秋招、春招,为今后就业实战演练。“这样以后找工作也不会发怵。”
郑雨一改4月份前的浑浑噩噩,她规划好了延毕后的安排:4月先放松心情玩一玩,8月前还可以找一份实习。9月时如果顺利就出国交换,要么就再找一份实习,接着参加秋招。
延毕之后,魏园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搞定课程和论文,剩下的时间去实习、校招,还抽空考了教师资格证。
“延毕之后,我感觉脱离了同龄人内卷的赛道,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学习。别人走得多快都和我没关系,我可以慢慢走,甚至可以驻足发呆看看校园的晚霞,只要明确方向就行,就这样慢慢实现了自洽。”魏园称,自己找工作时从来没因为延毕被HR追问过。“现在想想,其实延毕也没有什么影响。”
延毕后,魏园有空闲欣赏窗外的晚霞
几人都坦言,延毕除了社会观念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父母并不急需我尽早毕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这也给了我选择延毕的底气。如果家庭有负担,申请延毕的可行性就不太大了。”他们说。
“主动延迟毕业情况的增多,从侧面看是时代在发展,人们就业的迫切感也随之发生改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潮新闻记者,三十年前,当时社会经济水平总体较低,有很多优秀的学生都选择读中专,因为学习时间较少又能找到相对好的工作,可以尽快减轻家庭负担。但当下,经济整体改善,父母对孩子尽早就业、创造收入的需求没那么迫切,学生自然有了选择延迟毕业的底气。
延毕并不天然是焦虑的解药,毫无计划的延毕只是单纯将压力后置。几个年轻人希望用延毕的这段缓冲期,停下来歇口气,积蓄好能量再度出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