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全球流行的传染病疫情结束了全球紧急状态。
(资料图)
当地时间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PHEIC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官方声明,指的是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该声明由国际专家所组成的突发事件委员会每三个月复核一次。根据突发事件委员会在2023年1月25日就脊灰病毒国际传播问题举办的第三十四次会议,脊灰病毒的国际传播风险仍然是“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迄今,该紧急状态尚未更新。第一财经梳理发现,脊灰是目前唯一保持PHEIC状态的疾病。
虽然猴痘解除了“全球警报”,但猴痘病毒仍在继续传播,疫情并未消失,各国应如何应对?作为疫苗可预防疾病,新冠、猴痘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创新路径如何走?
世卫:过去三周,中国仍存在猴痘疫情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 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去年7月,世卫组织紧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彼时,根据美国CDC数据,全球猴痘确诊的病例数超过16000例,波及的国家超过70个,其中绝大部分的病例都来自于以往没有本土流行猴痘的国家。
谭德塞在11日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球猴痘病例持续下降,与前三个月相比,过去三个月报告的病例数减少了近90%。
根据世卫组织5月11日更新的最新监测数据,自4月27日以来,各国已向世卫组织报告新发猴痘病例数为264例,占病例总数的0.3%。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发现疾病的易感人群、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出现变化。
根据世卫突发事件委员会通报,“世卫组织猴痘战略防范、准备和应对计划”将于2023年6月结束。目前,正着手制定针对猴痘疫情的长期战略和国家规划指南,以用于控制和最终消除该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同时降低该病毒发生人畜间传播的可能性。
突发事件委员会还提示称,虽然全球在应对多国猴痘疫情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疫情尚未结束,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仍为导致疾病死亡和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在前述世卫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中,报告期内,全球仍有10例新发相关死亡。根据更新后的风险评估结果,除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其他地区的猴痘风险等级依然为中等水平。另外,在西太平洋区域,过去三周里,报告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原因是在日本、中国和韩国发生了主要影响男性的猴痘疫情。同时,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也出现了猴痘疫情。
“西太平洋区域的病例在过去三周出现有所上升的趋势,并且在以前未受影响的国家引入了第一个病例,这突出表明,在高危人群未接种疫苗的国家,感染风险持续存在。目前,依然很难预测病例的确切全球趋势。”世卫在最新的监测报告中称。
去年9月14日,中国内地在重庆报告发现了首例输入猴痘病例。此前,为应对输入性风险,国家卫健委已在当年年中发布《关于做好猴痘病例监测工作的通知》,并在随后出台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9月17日,中疾控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
为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中疾控方面称,近期已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疾控人员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与猴痘病毒监测检测技术”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二代、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新冠病毒变异监测与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中的应用。
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从疾病危害来看,猴痘对人类的威胁不大,多数症状也较轻微,不可与艾滋与新冠同日而语。在结束PHEIC后,各国在继续做好疾病监测工作外,防风险的重点应该放在高危人群上。由于高危人群占比小,疫苗接种计划不会大范围铺开。
新疫苗研发何去何从?
根据2005年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各国负有对“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作出迅速反应的法律义务。PHEIC由突发事件委员会每三个月评估一次,如果三个月后控制住了疫情,PHEIC状态就会结束。
2005年以来,世卫一共官宣了七起PHEIC,分别是:H1N1流感大流行、脊髓灰质炎疫情、西非埃博拉疫情、寨卡病毒疫情、刚果埃博拉疫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猴痘疫情。在新冠和猴痘结束之后,仅脊髓灰质炎疫情的 PHEIC状态仍在持续。
2023年1月25日,世卫宣布脊灰病毒的国际传播风险仍然是“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临时建议延续三个月。截至目前,该建议尚未更新。但迄今为止,公开数据显示,该疾病的病例数量已减少了99%以上,如今全球仅有巴基斯坦、阿富汗两个国家还有脊灰野毒株感染病例,2022年共发现22例。
随着疾病流行形势得到控制,针对前述三种曾被或仍被列入PHEIC的传染性疾病,新疫苗的研发工作将何去何从?
对于新冠疫苗,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对第一财经表示,在目前的疫苗和药物无法完全解决新冠疫情的情况下,未来的市场仍然需要广谱高效且可以诱导长期免疫保护的新冠疫苗以及更加有效的广谱药物。虽然前述研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结束PHEIC的影响,但这些疫苗和药物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猴痘疫苗,目前,尚未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疫苗面市。据中国生物官方公众号去年11月底发布的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从患者临床样本中分离出猴痘病毒毒株,并开始疫苗药物相关工作研究。但业界人士认为,从分离出病毒毒株到疫苗研发上市还需要较长周期。
现阶段,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多为天花疫苗。由于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均为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相互间可形成交叉免疫。
但世卫突发事件委员会在此次发布会上也提示称,对于感染或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续时间、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发生突破性感染和再次感染情况,仍待进一步评估。此外,目前有关猴痘疫苗效果的证据尚且不足。
那么,在结束PHEIC之后,对于致死率低、高风险人群占比少的猴痘,是否有必要继续开展特异性疫苗的研发工作?
金冬雁表示,PHEIC原意不是为鼓励企业研发疫苗而构建,所以是否继续作为PHEIC,对于新疫苗研发不应该构成影响。一方面,如果疫苗企业一窝蜂地投入,即使有PHEIC也不等于保证有盈利;另一方面,猴痘疫苗要怎么做,做出来行不行都是未知数。现有疫苗十分有效,新疫苗必须比现有疫苗有显著改良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总体来看,无论是新冠还是猴痘,都需要继续研发新一代疫苗。
另有产业界人士告诉记者,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新疫苗的研发更需要通过头部企业和政府合作的形式,由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
对于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口服脊灰疫苗(OPV)和灭活脊灰疫苗(IPV)两种。OPV含有减毒脊灰活病毒,可能产生病毒突变并造成新的感染。根据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组织(GPEI)最新研判,在消灭脊灰的最后阶段,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的数量将超过野生脊灰病毒病例。2015年起,世卫组织要求仍在使用OPV的国家,引入并接种至少一剂IPV进行接种。但由于IPV价格较高,对接种条件的要求高且产量有限,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在使用OPV进行大规模接种,这为“2026年全球根除脊灰”的目标实现造成障碍。基于此,业界认为,更具有可负担性的IPV疫苗仍有研发价值和必要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