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大商超关门风愈演愈烈!
【资料图】
以纳食所在城市郑州为例,去年11月15日,离笔者家门口不远的郑州家乐福花园路店正式停业,作为家乐福在郑州乃至河南市场的最后一家门店,郑州花园路店的关门标志着家乐福正式退出河南市场!
作为全球第二大零售巨头,从昔日高光入场到黯然失色,家乐福的败退不过是一个缩影!
我们来看一下大商超的发展现状:
据2022年超市上市企业财报显示,12家超市上市企业有8家出现营收同比下滑,其中包括永辉、联华、中百等头部企业,步步高降幅最大,同比下降34.48%。净利润方面,有8家企业出现亏损,永辉亏损最多,达到27.63亿元;中百集团亏损扩大1322.6%,达到3.2亿元。
同时截至2022年末, 12家超市上市企业关闭了646家门店,联华超市关闭211家,步步高关店139家,红旗连锁也超百家,永辉也关闭了60家Bravo门店。
除了上市企业,一些行业知名超市和外资企业也出现了大规模收缩的情况。
2023年5月16日,沃尔玛广州淘金店停止营业,该店于2009年开业,已经陪伴淘金街坊14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沃尔玛已经在广州关闭黄石店、番禺店、广源店和云景店4家门店。淘金店关闭后,其在广州仅剩7家店。据媒体统计,2016年-2022年,沃尔玛在中国内地共关闭超130家商超。
据相关媒体报道,2022年,家乐福关闭了58家门店。今年1到3月,家乐福再关闭33家门店。
2022年12月,绿地优选也被曝出大规模关店。据媒体报道,绿地优选大幅关店收缩,当时开业门店仅剩8家,分别是上海5家,北京、重庆、济南各剩1家。
近几年,曾经为大众熟知的大商超品牌一个接一个地关店退场。
韩国乐天玛特、西班牙迪亚天天、法国欧尚、英国乐购退出中国市场,泰国卜蜂莲花在中国大规模撤店并从香港退市,中国本土超市品牌好又多接连关店,中国业务无起色的家乐福、麦德龙被苏宁、物美接手,近几年家乐福、沃尔玛亦被迫连续关店……以大卖场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超市业态,似乎已经走到悬崖边。
一句话总结:纯属自己作的。
25多年前,当现代商超这一新鲜事物在神州大地崭露头角时,中国的消费者立刻被商超那明亮的环境、齐全的商品、任选的自由、服务的周全所吸引。
曾经,商超做为全国性品牌必须争夺的市场,它是品牌的展示窗口。你说你是驰名商标,现代商超里面有你的位置嘛?没有,那你就是吹牛。而如今,商超关门的越来越多,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意一旦不行,管理层多半不去反思自身营销能力不足,反而将更多的风险归结给外因,是造成大面积商超作死的节奏。
对消费者来说,包括大商超在内的传统百货超市曾经最大的吸引力是商品齐全,消费者可以一次买到采购清单上的所有商品,且这些商品价格实惠,质量有保证。然而,在线上消费如此普及的今天,上述优势已经丧失殆尽。此外,线上平台还提供商超没有的配送服务。
大商超的辐射能力也已减弱,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内部往往发展出多个商圈,各商圈聚集了丰富的商场、超市等消费场所,如今一个大商超的辐射能力已经从3公里-5公里降低至不足1.5公里。拥堵又造成了商超辐射能力进一步降低,销量自然下降。
支撑大商超利润的多种品类也被其他渠道分流了。 商超内除了生鲜食品,还有百货、家电、服装、个护美妆等,这些品类已经通通被选择更丰富、消费画像更精准的线上线下店分流,商超唯一剩下的高频商品只剩生鲜。然而,对于传统超市来说,生鲜只是引流器,传统超市内销售的大量标品(包装、品相、质量、规格完全相同,可一次性大批量生产的商品)才是盈利点。 标品销量下降,加剧了传统超市的危机。
除此之外,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大批外资超市进入中国以后,利用渠道优势,向上游供应商收取进场费、堆头费、促销费、新品费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费用,严重扭曲了零供关系。
中国本土超市也基本沿用这种收费方式。各种费用使得经销商承担的成本增加近50%,线下商品价格和线上比毫无优势,消费者自然会转到线上。
这种向供应商、品牌商、厂商收取费用的模式也叫作“上游盈利模式”,不管卖不卖得出去,先收费,最终卖不出的库存再退给供应商。
据媒体报道,以上海某知名便利店1000多家门店为例,一个新消费品牌,如果进行单独终端陈列的话,不仅需要100万元的进店费,还要支付SKU条码费、陈列费。
与“上游盈利模式”对应的是“下游盈利模式”,也称买手制,目前中国市场上运营的山姆会员店等都采用买手制,它们从经销商、品牌商采购商品,不收取入场费、上架费等,对所有商品的销售负责。而现在大部分的传统超市不采用买手制,面对电商、折扣店、会员店的冲击,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
近两年以来,电商在增长、流通在增长、大商超却在下降,大型商超的销售越来越难为什么?
PART.1 近两年商超的费用越来越高,每年的合同续签费、返利、进店费、新店开张费等等上涨太高。
PART.2 好多新崛起的厂家已经开始放弃商超渠道,只做流通。
PART.3 大型厂家的新品也都会在流通渠道先试销,销售比较好的才考虑进店销售。
PART.4 部分新晋经销商已不考虑与大型超市合作,只经营流通渠道。
PART.5 近两年便利店发展速度加快,市场份额加大。
总结: 现在的大型超市,已没有了往日争相抢着进店的热闹景象,现状是有的店面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新产品进店,有的品牌竟然一年一个新品都不报了!
这你就要问了:“那超市怎么办呐?”
其实,超市有的是办法!“把他卖的好的产品给锁码了,我就不信他不解锁,大不了再收一遍进店费嘛!”这些话经销商应该很熟悉吧!
当然,还有一些超市为了解决进店品项少的收入缺口,竟然决定采取抬高进店费,这让本身就叫苦连天的经销商们直接骂起了娘。
然而,部分大型超市这越来越过分的还远不仅如此,有些超市近两年销售额和利润下降以后,不是积极想办法,联合经销商促销提升销量而是打起了歪主意,逼迫经销商签订销售任务和利润任务,只要完不成就让经销商补利润,这种不面对根本问题,而是对经销商越来越多的压迫做法,造就了中国渠道变革的新趋势。
中国超市不是以销售货物获利而是靠收取费用生存的模式,必然导致在经营黑洞里越陷越深。 而这样的记过就是导致有部分经销商正在加速逃离大商超!
超长的账期、超级大的费用、你让经销商不赚钱还不行,还要经销商赔多少钱给你!你是土匪呀?长期下去没有钱可赚,谁还会和大商超合作呢?
当然,经销商敢于撤场的原因,也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来发展,广大的乡镇市场和便利店连锁正在快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经销商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的主要来源。很多厂家虽然看重经销商的销售渠道,但更看重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只要销量不减,少做一个店面又如何?
无论怎样,我们始终认准一句古话: 市场是检验一切的真理,传统大商超们伴随着时代成长,也在成长中被时代打败 。坦白讲,这并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因为时代赋予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只是当人们因为顺应时代而获得巨大的成功后,往往会把成功的原因,完全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和与众不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断变化的市场总有新传奇。潮起潮落,实体零售的市场变革也将永不落幕,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家边上的大商超,还活着呢?欢迎尾底留言互动
X 关闭